智慧养老五年《行动计划》政策出台,物联网引导养老体系走向健全 物联传媒 3天前
来源:互联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这一数字将会在“十四五”时期突破3亿,说明国内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条件的提升,参考德国、日本等国家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国内老龄化也正在加速到来。但是,基于政府主导的养老体系建立速度其实并没有跟上。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床位数只有158.5万张。虽说,最近国内最近十几年都在补齐养老设施短板,但是巨量的需求侧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
基于此,10月27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联合制定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六大重点工作任务及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工程、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和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三个专项工程。
同时,由于智慧养老需求侧有着体量大、场景多样化的特性。《行动计划》特别指出将推行“政府引导,多方联动”的发展愿景,也就是说智慧养老的供给侧将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向为产学研多方推进,同时也预示着国内智慧养老产业和市场将迎来政策性机遇。
也正是为了加快推进需求侧与供给侧的高水平平衡,解决智慧养老体系供给侧问题、提升智慧养老运转效率,也成为本次行动计划的最重要的一点。
从技术上,《行动计划》的发展愿景指出,要发展适用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微型化、高灵敏度生物传感技术,大容量、微型化电池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和轻量级操作系统。开发适用于养老照护的多模态行为监测技术、跌倒防护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等。
从产品上,重点发展具备血压、血糖、血氧、体 重、体脂、心电、骨密度等检测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防跌倒、防走失、紧急呼叫、室内外定位等智能设备。鼓励发展能为养老护理员减负赋能、提高 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搬运机器人、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离床报警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看护产品等。
从智慧养老场景上,重点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打造智慧化 解决方案,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等。
从《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的技术、产品以及应用场景上,我们可以发现包括MCU芯片,红外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等传感器,高精度定位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环境感知监测终端等技术和产品都将迎来新的物联网市场需求。
另外,在平台层供给侧方面。《行动计划》指出,鼓励企业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开发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联动云管边端,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
总的来说,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大势已成。提高供给侧能力是本次五年《行动计划》最重要的一项目标,而低功耗、智能化的物联网芯片、传感器,以及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平台等将会在智慧养老领域获得巨大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