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传化智联助力撬动B2B供应链
来源:互联网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传化智联助力撬动B2B供应链
当前物流领域,各家企业把成本压缩到了极致。在运价下行与场地、人工等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进入微利时代。然而,站在整个制造业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整体成本依旧很高,基于整个供应链条的结构性降本增效,成为大家的迫切需求。
今年8月,传化智联一份关于人事调动的公告引起行业关注:聘任来自华为的老将姚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这一举动或许暗示着,传化智联准备突破当前在服务产业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方向和决心。
从高精技术产业转入大家口中“苦逼”的物流行业,姚巍表示,是带着一个梦想而来。如今,技术变革拉动传统行业效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技术变成一个服务平台,来服务更多的企业?这是当前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的挑战,更是机遇。
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传化智联的角色是什么?具体的打法又是怎样的?
从物流走向供应链
正如前文提到的,供应链条中的每一端,都过的很苦,利润都不高;但是从整个供应链来看,成本又很高。因此,生产制造业未来的变革,一定是基于生产端的供应链全方位整合。
姚巍以自身在华为的经历举例:“我们需要的是结构性降本增效。在华为的巴西区域,我们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从客户开始,实现端到端的B2B对接。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生产的大计划、小计划,再拉通供应生产,实现物流可视、分包队伍可视、安装调试可视,一直到验收、付款完全可视。每个业务领域都能够达到可视、可管理、可运营。这件事做完后,一个中心仓搞定全巴西的业务,我们的交付成本率从的27%下降到了不到12%,从原先3000多人,降到800人左右。”
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中,华为以智能供应链为核心,完成了端到端供应链的重组。其意义在于,原来的物流走向智能供应链,从企业的业务变革、管理变革、组织变革等方面,实现结构性的提质增效。因此,姚巍在想,是否可以把这样的能力进行平台化,为千行百业服务?
事实上,行业巨头基于供应链整合资源的逻辑,去试水B 端市场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一是在物流服务端,传统的合同物流和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快递、快运企业也在探索中。
传统的合同物流领域,受制于客户关系、资金垫付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瓶颈因素,企业难以突破30亿元的门槛;而且,多数老牌企业逐渐衰退,营业收入已从超30亿元降到了10亿元级别。近年来,多个新三方物流平台正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助力合同物流更好地完成订单履约和服务货主。
而快递、快运领域,顺丰则是于 2018 年10月份,斥资55亿元并购DHL在中国区的供应链业务,以此来切入 B 端市场。
二是在渠道流通端,消费互联网巨头筑梦产业互联网。
2018年前后,产业互联网概念兴起,其中不乏一些来自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从组织架构、战略调整上拥抱产业互联网。这一时期,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掌控着消费端巨量的数据和资源,成为消费供应链的链主。
比如2018年,京东物流首次发布了涵盖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在内的六大产品体系;美团则也于这一年开始自建“快驴”,开拓商家的原材料配送业务。
三是在生产制造端,冰川融化,2B供应链觉醒。
对服务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企业而言,其一开始就具备服务全局的能力,尤其是他们的服务链条更侧重供应端,包含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物流、入厂物流、分销物流等。正如姚巍所描述的,供应链企业甚至要深入客户需求做好生产的大计划、小计划。
由此可见,2B供应链具有明显的行业壁垒,这也是消费互联网巨头跨界以来,仍难以撬动这一市场的原因。在姚巍看来:“B端需求和C端截然不同,无法将消费互联网的‘打法’直接嫁接到工业互联网建设中。产业互联网的前提是要懂生产,懂制造。”
“复杂”互联网代替“简单”互联网
在物流领域,从企业切入角度来看,有横切与纵切两个维度。
横切的概念是,选择供应链中的某一环节,比如仓储、运输或是配送,通过做大规模,将成本与效率做到极致。而纵切的概念在于,基于客户需求,从供应链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进行整合资源,通过拉直链条来降本增效。
从2B供应链的服务特点来看,首先要从解决方案上与制造业生产节奏相协同,具有明显行业属性;其次,要与供应链各节点资源相协同,具备供应链纵向跑通的能力;最后,还要通过数字化,击穿供应链“隔离墙”,做到成本领先。
这意味着,纵切是2B供应链的核心打法。近几年来,传化智联打造服务产业端的智能物流服务平台,逐渐形成了智能公路港全国网、网络货运平台、仓运配物流和支付金融的业务结构和服务能力,实现纵向上局部跑通的能力。
这样的业务结构主要得益于,传化智联基于64个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逐渐构建起的业务生态,形成了智能公路港、网络货运平台、物流仓储运输、物流金融、车后市场等一体的服务闭环。
比如今年在广州,通过“仓储服务+码头到仓拖车运输+仓到厂家配送”的服务包,传化智联向客户开放共享运营服务,形成一套棉纱行业仓运配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客户降低仓储物流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并凭此,传化智联最终成功打入佛山最大的内港码头——佛山三水港。
姚巍认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必将改变各个垂直行业。如果说,过去4G 的互联网模式是‘简单’互联网,真正走到5G 的时候,一定是涉及整个链条的学习型互联网,更为复杂。其核心是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做深做透行业的物流。”
服务佛山三水港产业带的过程中,传化智联通过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扩大市场;同时,也体现出两种做B端供应链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第一,基于行业理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包含大量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因此,2B供应链的核心不是说你把某一段做得特别好,而是在于你对这个行业是不是足够了解。
第二,服务的标准化与灵活组合。即通过将供应链条中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能力切片成“原子”能力,并以服务的方式组装成“分子”能力,实现微服务的智能组合。多种“原子”能力更像是需求的抓手,切入客户的需求;然后慢慢通过智能组合的方式,延伸到客户的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先要做内控
2B供应链的节点打通、解构重组、提效降本等过程中,数字化是一大核心驱动因素。
可以看到,传化智能物流平台的生态中,传化网络货运平台成为线上网络货运的枢纽中心,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提供运力派单、可视化运输管理、支付结算等全链路物流服务,链接供应链业务、车后增值、金融保险等产品。其目标是,逐步实现企业物流业务在线化、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传化网络货运平台服务客户已覆盖到大宗物流、普货运输、快递快运等领域,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那么,这种高增速背后的支撑是什么?
第一,做熟人生意。过去的网络货运,更多的是切入货主的低货值、临时性的需求。但在姚巍看来,更大的市场在于那些高货值的货源,而这个市场做的是熟人生意。传化的线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天然发挥着核心资源的集聚作用。
第二,做真实的大数据。别人看到传化网络货运平台数据量的规模是惊喜,但姚巍看这个数据时是谨慎,他说:“传化的网络货运平台,第一件事不是发展,而是内控。流量不能说明问题,真正说明问题的是真实,否则数据量越大,未来越容易失真。”
以传化服务的一家上海大型有色金属产业生产企业为例。为了多管齐下解决运输瓶颈,这家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加强对运输一体化的管理。依据目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传化网络货运平台为规模生产制造业提供定制服务解决方案,实现扫码接单、系统磅单、运费规则等功能系统自动化。
通过智能化调度,在该企业园区内解决了车辆排队、拥堵、效率低下的难题。同时,传化针对性地推出了满足于货物安全系数高、高性价比的定制车辆运力,通过货物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优化,重新评估线路往返、交叉的优化解决方案,降低运力空返率超28%,提升运输效率近17%。这有效降低了货主发运成本,并增加了车主单次运载收益,形成了常态稳定的“精准货源+定制运力”解决方案。
这说明,真实的大数据会成为企业的新型数字资产。这对后续的运力优化、市场扩张等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从物流走向行业。高增速的背后,更多的是客户的持续性需求。而这种持续性需求的支撑,是传化对行业的理解。因此,服务具体市场时,传化智联在行业上做了聚焦,目前主要服务于化工、车后、通信类高科技、高端快消品等行业。
姚巍强调:“从物流走向供应链,一定是从物流走向行业。供应链走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对行业的理解,而不单纯是对物流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将大家的目光从物流放大到了整个供应链,而对于提早布局的传化智联而言,或许会在厚积薄发中比别人更早迎来收获的季节。